无公害蔬菜的“世博启示”
活动公告:
苍山县借力盛会推进蔬菜产业转型

  据了解,直供上海世博会的蔬菜中有六成来自山东,共98个蔬菜基地入围。苍山县则是最大赢家,15个基地榜上有名,世博期间日供蔬菜120吨以上,品种达到16个。

  苍山何以在直供世博的竞争中占得先机?带着这个问题,近日,记者到苍山进行了实地采访。

  “山东南菜园”早已名声在外

  苍山县县长王晓军介绍,苍山常年种植蔬菜约100万亩,是著名的“中国大蒜之乡”、“中国牛蒡之乡”、“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南菜园”、“洋菜园”。共有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8个、绿色食品103个、有机食品2个。“近年来,苍山着力实施品牌农业计划,提升苍山农产品的质量和档次,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已达40万亩,在为菜农带来丰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苍山蔬菜走进世博会打下了坚实基础。”王晓军说。

  在蔬菜营销方面,苍山有着“20万大军下江南”的营销队伍。有8万苍山人在上海从事蔬菜批发,上海最大的江桥蔬菜批发市场里,60%的经营者是苍山人,2/3的蔬菜来自苍山。来自上海的巨大刚性需求,占到农民收入60%的苍山蔬菜,始终围绕着上海布局,每年有70%的蔬菜流入上海市场。

  王晓军分析,民众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度迅速上升,发展无公害蔬菜是大势所趋。但对习惯使用化肥和农药来提升产量的菜农来说,如何转变其观念是关键,而借力世博成为一大契机。

  “早在2008年,县委县政府就着眼于世博盛会,制定了《新苍山优质蔬菜生产“三进”工程规划》。根据规划,苍山将着力打造‘新苍山优质蔬菜’品牌,首先实施以进上海、进超市、进世博会为主要内容的‘三进’工程。”王晓军说。

  进世博要闯两关

  在苍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基地,记者看到,42个规格标准、大小一致的冬暖式大棚整齐排列在占地1000多亩的基地上。苍山县供销社副主任王旭升介绍,每个大棚长110米,宽17米,最高点为4米,种植面积为2亩。

  走进一间冬暖式大棚,两米多高的植株上挂满了西红柿,两位菜农正在忙着采摘。“这种串收西红柿是从荷兰瑞克思旺公司刚引进的新品种,原名叫佳西娜,果实鲜红,种植无需使用农药,摘下来用纸一擦就可以直接吃,没有任何农药残留。”王旭升介绍。

  据介绍,苍山无公害蔬菜进入世博会,需要闯过“两大关”:通得过严格检测、实现质量可追溯。

  苍山供应世博会的蔬菜,由苍山县供销社统一运作,能否通过世博会严格的检测标准是最关键的环节。“为做好世博蔬菜的质量检验,我们花费18万元买进了检测设备,可以检测100多项指标。”王旭升副主任说。此外,苍山县农技部门聘请国内外蔬菜专家担任蔬菜产业科技顾问,定期指导蔬菜产业发展,推广无公害标准化栽培技术,建成了无公害蔬菜检测与监控中心,确保蔬菜质量安全。

  苍山县供销社与县区内供应世博会蔬菜的各个生产基地签订了《上海世博会重点蔬菜生产基地生产经营协议书》。王旭升介绍说:“每个基地提供的产品都要注明基地名称、栽培者姓名、品种、数量、采摘时间和质检员姓名等等,形成可追溯机制。这样专供蔬菜的一切信息就一目了然了!”

  农民收益增三成

  王晓军认为,打入世博会对苍山蔬菜来说是一个“两面透光的窗户”。一是由外往里看,通过这个“窗户”,将苍山蔬菜产业的种植、管理水平展示给外面的世界看;二是由里向外看,让种植户们透过这个“窗户”,看到种植无公害蔬菜的好处,进而转变种植观念,从根本上推动苍山蔬菜产业的转型升级。

  该县卞庄街道办事处代村东和合作社的张娜是此次转型中的积极倡导者。“以前种菜增产主要靠化肥农药,产量高了价格却上不去。现在,按标准种植的蔬菜,经过检测、分拣,然后统一包装,运往上海。售价要高出很多,综合算下来,收益能够提高三成。”

  金禾采摘园的老板王德建也有自己的算法:“在大棚里如果你投入两万元,种出来的菜可能会卖4万;但如果你投入4万块钱用以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产出则可能是7万,而且风险也会降低。在同样面积的土地上,虽然投入产出比低了,但绝对收益在增加,挣到口袋里的钱还是多了。”

  “一成不变的只有利益,只有让农民看到了切切实实的收益,科技化、产业化、标准化等措施才能顺利推行。”该县蔬菜产业发展管理局副局长付成高说:“借力世博会叫响了苍山蔬菜,也开拓了苍山菜农的视野。接下来,我们将从市场需求出发,强化科技入户,建设示范基地,培育传播载体,完善科技推广配套措施,加快科技兴农步伐,推进‘企业+基地合作组织+农户’的蔬菜产业化模式,加强蔬菜的品牌营销。”

  苍山现代农业示范园里,“世博会专供蔬菜基地”的牌子高高耸立。王晓军欣慰地告诉记者,苍山正是要依靠这个“世博效应”,提升苍山农产品尤其是蔬菜的知名度,也在此基础上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以新品种和新技术打造“新苍山优质蔬菜”品牌,在未来的蔬菜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

添加时间:2010-10-22  消息来源:中农兴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