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创新思路 多措并举 推进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规模化发展
活动公告:
    我市农业资源富有,是国家粮棉生产基地和重点优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近年来,我市借助大规模农产品种植、养殖基地和良好的农产品加工基础,充分发挥资源富集、区位优越、劳动力充足等比较优势,坚持规划引导,在特色产业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重大项目推进、食品安全、品牌培育和招商引资等方面多措并举,形成了饮料加工业、林木加工业、棉丝加工业、粮油加工业、畜禽加工业、果蔬加工业等六大主导产业。初步实现“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传统加工向现代高技术加工、资源消耗型向高效利用型”三个转变,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的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以邳州白蒜、银杏产业开发和丰县水果、肉鸭深加工为代表的县域农副产品优势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越来越多的徐州农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同时,徐州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向产业化、规模化、系列化高速发展,维维豆奶、天山雪、绿健牛奶等一大批名优产品的品牌影响力和销售辐射力不断提高。截至2009年底,全市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规模以上企业1132家,比08年净增252家,实现销售收入944.8亿元,增长33.5%;利税134.83亿元,增长36.7%;利润70.93亿元,增长40.3%。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50家,比08年净增25家,实现销售收入241亿元,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26家、市级120家;全市新增60个市级名牌产品中,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品牌就有34个,占比高达57%,为我市加快推进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品牌支撑。
    今年1-8月份,全市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779.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8.6%,为年内实现千亿元产业目标,我委重点在以下五方面下功夫、促实效:一是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为产业发展指明方向。为解决当前我市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产业集聚步伐,市政府及时出台了《徐州市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2009—2011)》,明确产业重点发展方向,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着力提高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化水平。二是打造特色产业基地,为产业发展提供平台。作为全省首批食品制造特色产业基地,以“维维”、“绿健”、“万通”、“小康”等一批知名品牌为依托,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产业基地。通过发挥特色产业基地的集聚作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今年以来,徐州经济开发区小康食品、青岛啤酒、香醅酒业、上好佳等一大批重点企业销售收入增幅均在30%以上。丰县食品加工企业的数量接近全县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一半,南部大果园变成果汁生产基地,东部成为特菜生产加工基地。沛县抓紧创建“古沛龙飞鸭”的养殖、加工、旅游、生态基地等系列品牌,形成全国著名鸭业品牌群。铜山加快联农、天浩圆、高榕、润嘉等一批省、市食品加工龙头企业的规模扩张,继续调整食品工业结构,拓展食品工业的发展空间。三是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动力。坚持总量扩张与质量提升并举,强力推进大项目带动战略,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入,重点围绕培育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千亿元级产业目标,强化招商选资、招大引强,着力推进产业带动强、产业链条长、吸纳就业能力好的项目,为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力支撑。着力推进维维集团食品产业园生态产业园和维维万头奶牛养殖基地建设项目、江苏君乐宝乳制品加工项目、徐州佳合食品有限公司肉鸭屠宰加工项目、江苏金富士饼干及饼类加工项目、睢宁县葡萄种植、深加工及专业市场建设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到今年8月份,维维集团、徐州佳合、江苏金富士等项目已竣工投产。四是强化龙头企业培育,提升产业带动能力。
    
    2009年底,全市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53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26家、市级123家。徐州以抓好大型骨干、成长型龙头企业的发展为重点,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化战略,营造良好的品牌培育环境,强化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和品牌产品的标准化管理,推进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通过加快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的步伐,带动全市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五是强化食品安全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围绕食用油、乳产品、小麦粉、酒精、饮料等食品安全敏感行业,积极引导企业加强食品安全检测设施建设,维维集团六朝松面粉、雅苏麦尔面粉、东宝粮油、绿之野黑大蒜、君乐宝乳品、福润禽业肉鸭等企业提高食品安全检测能力项目正有序推进,该批项目的建成将为徐州打造绿色食品提供强有力地安全保障,促进我市食品安全工作深入开展。
添加时间:2010-10-9 消息来源:中农兴业网